C计划的老师们经常留意孩子对于“好孩子”“乖”等字眼的表达——它们总是象征着一些被设计好的路径。而循着路径一路往前走的孩子,就是一个“好孩子”。
事实上,孩子在“好”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表象下,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——天性被压抑,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也无法被看见,活得越来越封闭……
其实呀,“好孩子”的定义是那么模糊,如果非要有一个定义,我们希望是勇敢做自己的孩子;好家长,就是支持孩子勇敢做自己的家长咯!
有太多孩子的反馈,在C计划的课堂上能体会到“做自己”是怎么样的感受,他们更放松、愿意表达自己了。婉儿老师和小塔老师迫不及待和您分享,在课堂上,她们如何营造开放的讨论环境,进而激发出孩子们的独特性和内在动力;也想双手奉上老师们在课堂上总结的很多实用小技巧!
⏰7月30日(周三)中午13:00,C计划婉儿老师与C计划小塔老师直播对谈:暑假如何跳出“好孩子&好家长”陷阱?
直播看点:
如何从思辨课上看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?
“好孩子”是什么样?老师们怎样回答孩子们的困惑?
思辨课如何帮助孩子摆脱“做好孩子”的无力感?
欢迎扫码预约,来直播间互动!